close



這本書對我來說,想要融會貫通的難度其實不亞於『德語課』。

對印度文化的印象還停留在國中、高中歷史課本上、地理課本上提及的種姓制度,再來就是大學教授課堂上提及現在印度在科技人才的躍升,藉由語言還有時差的合作,印度和西方國家在經濟和科技上保持良好關係而且合作愉快。但那也只限於一種表面對印度這兩個字的認識。

微物之神(THE GOD OF SMALL THINH ),一開始沒有看英文書名不太瞭解他微物的意思,但當書業一面一面的翻下去,才漸漸被微物給打動。

阿蘭達蒂.洛伊, Arundhati Roy用一對異卵雙胞為主角,用孩子純真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不論大事小事,並且將他們設定在一個印度屬於貴族般的家庭中,生活上富裕,可除此之外身旁每個人的心靈卻很空泛,假如主角的設定是賤民階級,那整本書都太悲苦了,所以洛伊把角色移高到一些『非賤民』之人的故事裡。

富裕卻不快樂,純真也會暗箭傷人。

初看章節章節間的連貫,會有點茫然,就像編劇朱天文小姐講的,『這本書就像一幅亂針刺繡近看它時只見微物(small things)紛紛,吸引我們一直走進絢爛跟污穢的棘叢裡,讀完放遠一看,才見出它整個的圖像,原來是這樣!關於印度,除了薩耶吉雷的電影所提供的,此書是我有限閱讀裡第一本看到的描寫當代印度人生活的小說。它替我長久來所以為、所想像的神秘印度,賦予了極佳的寫實基礎。』

的確,我會用這本書來為印度下注解,在看過這本書後我查了網上對本書的感想,看到了這一段,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Roy在獲得布克獎後,並沒有立刻投入文學創作,反而,她寫了很多政治評論的文章:『當中包括批評印度核試、興建巨型水霸工程和大企業私有化;去年九一一事件她亦有發表反戰的文章。 』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不過也難怪這本書的作者在之後都在為印度的政治文章,因為這本書對印度文化下的生命,寫的相當細膩,如果作者本身沒有敏銳的感受那是寫不出能夠感動人的文字,

在閱讀的時候,文字可以轉變為聽覺、轉變為味覺、轉變為視覺、轉變為觸覺。

她甚至描寫了,你心臟跳動的鼓動,血液流滿你全身的殘留。

第一次的駐留,是在這段話上
『認為這一切都開始於蘇菲默爾來到阿耶門連那日,只是觀看這件事情的一個方法。同樣地,我們也可以說,事實上這件事開始於數千年前;開始於馬克斯主義論者到來之前;開始於英軍攻下瑪拉巴爾之前;開始於荷蘭人往北推進之前;開始於華斯哥‧達‧迦瑪抵達之前;開始於瑪拉巴爾的扎摩林征服加勒卡特之前;開始於被葡萄牙人謀殺的三位敘利亞正教主教,被人發現浮在海上之前──盤繞的海蛇騎在他們的胸腔上,牡蠣和他們糾結的鬍鬚纏繞在一起。我們甚至可以說,這件事開始於基督教乘船到來,並且向茶包中的茶那樣滲入克洛拉之前。

我們也可以說,事實上,這件事開始於愛的律法被訂立之時──那種規定誰應該被愛,和如何被愛的律法。

那種規定人可以得到多少愛的律法。』

『他是誰?他可能是誰?
失落之神。
微物之神。
雞皮疙瘩和突然微笑的神。
他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。

如果吻她,他就不能和她說話;如果愛她,他就不能離開;如果說話,他就不能傾聽;如果作戰,他就不能贏。』

當阿慕做了個午後惡夢,艾斯沙和瑞海兒呆在她的肚子上問她,妳看起來這麼憂傷。
阿慕說,我很快樂。

如果妳在夢裡很快樂,那算不算數。快樂---算不算數。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ydia77 的頭像
    lydia77

    。197 號宿舍。非主流

    lydia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